第200章银币禄改-《大明世祖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宽进严出。
    这是生铁、粮食、盐等事关经济命脉的产业,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如今,光是内销,就有些不够了。
    “暗巡使之事,我有意设置,就挂在军政司的察曹吧!”
    朱谊汐随即将自己在武昌府目睹地一切说了出来,感慨道:“如今官场,泥沙俱下,如海瑞这般的清官,想必是无了……”
    “如果恢复太祖的法子,也不知如何。”
    这话说的,赵舒、阎崇信都默然了。
    如今靠俸禄活的官吏,早就被排挤,要么饿死,要么丢官,人在官场,身不由己。
    赵舒见之,忙道:“殿下,暗巡使犹如采风使,契合古圣人之道,臣下极为认可。”
    阎崇信也忙点头:“时过境迁,如今,一点点敲打,反而最为合适。”
    说到这,他颇有些吞吞吐吐,勉强道:“如今江南等地还有南京,也不适宜大开阔斧。”
    见到两人的反应,朱谊汐不由得淡淡地笑了。
    屁股决定脑袋,或者说,人都是有私心的。
    臣子自然有臣子的想法,自己的手不可能砍自己的大腿。
    历来有魄力向自己斩去刀剑的,都是顶尖的能臣,如张居正,王安石等辈。
    谁想回到明初那样,早朝的笏板上擦丹顶红,随时准备自我了结?朝不保夕?
    都说人心不古,21世纪的人,绝对不想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样,饥一餐饱一顿的道德模范社会。
    就像是朱谊汐,他是君主,当然也知晓,像是太监这种,极不人道,但为了权力,为享受,也只能选择默认。
    女官制度,相较更差,服侍上或许更胜一筹,但政治上的助力,却无法比拟。
    试探结束。
    朱谊汐心中哂笑,沉着脸说道:“说笑罢了,但到底不同于以往,陈规陋习,该改的还是得改。”
    “臣等谨记。”
    两人背脊生汗,拱手拜下。
    “拿进来吧!”
    唤了一声,羊乐提着一托盘,缓缓地走进来。
    赵、阎二人见之,眉头一皱,这宦官还真是阴魂不散,大明朝还真的不能断根吗?
    掀开红布,只见一盘银白色的圆润的银子,出现在眼前。
    “这是?”阎崇信惊诧道。
    赵舒倒是听说过,颇为冷静。
    “银币!”
    第(1/3)页